找到相关内容1573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修持心经

    用“空性”,用“佛性”来表达,在《六祖坛经》则是用“菩提自性”。觉照的力量,是可了别的一种力量作用,但如果是杂染的,就变成意识...

    洪启嵩

    心经|般若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2281379541.html
  • 以佛心为己心 以师志为己志——泰宁庆云寺慈航菩萨圣迹寻踪

    菩萨 从慈航菩萨,使我想起禅宗六祖慧能大师。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的圣僧,他将印度禅学改革为中国禅宗,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,他的著作《六祖坛经》也因此被称为惟一非佛说的经。他与慈航菩萨一样,...

    本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4679634.html
  • 如何修持心经

    空性”,用“佛性”来表达,在《六祖坛经》则是用“菩提自性”。觉照的力量,是可了别的一种力量作用,但如果是杂染的,就变成意识作用,而非清净的觉照作用了。   我们在凡夫位者,即为杂染之意识作用,故必须从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0779827.html
  • 明《初刻南藏》研究(1)

    宗有关传道之书制许收入。然吾宗虽不执语言文字,若《古尊宿语》诸录,实后学指南,又不可无者,乃依旧本誊录,重加校正,传灯重复者去之。谨以《六祖坛经》列于首,南岳、马祖四家语继之。而颐公所未收者,则采《广灯...

    何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54680669.html
  • 僧侣自我转化经验及其自我观之叙事研究

    社工的重生。台湾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硕士论文。   邱君亮(民90)。顿悟与超越---「六祖坛经」的身心哲学诠释。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。   邱惟真(民84)。朱光潜自我之建构:一种叙说式研究...

    陈佩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080928.html
  • 赵州公案语言的模棱性研究

      唐.释法海撰.丁福保注   六祖坛经笺注    台北  文津出版社 1990 一   唐.慧海   顿悟入道要门论   台北  菩提印经会 1991 一   宋.普济编  五灯会元(三册...

    欧阳宜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580937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心性思想研究

    起信论》中的:“发何等心,略说有三种,云何为三,一者直心,正念真如法故”[[ ]];《六祖坛经》中的“一行三昧,于一切处行住坐卧,常行一直心是也;但行直心,莫心行谄曲,于一切法勿生执着”[[ ]]和《...法故”[[12]];《六祖坛经》中的“一行三昧,于一切处行住坐卧,常行一直心是也;但行直心,莫心行谄曲,于一切法勿生执着”[[13]]和《华严经》的“佛子菩萨摩诃萨,有十种求法,何等为十?所谓直心求法...

    常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881068.html
  • 温州宗教历史概况略析

    慧能又教人诵持《金刚经》,后更有《六祖坛经》的许多“语录”,故说禅宗也有经典的依据。温州在唐、宋朝代禅宗已很兴盛,唐初(公元665年至713年),玄觉大师,在温州龙兴寺创禅宗道场,有《永嘉集》十卷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381383.html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六祖坛经》云: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」此中即有老子所云「仁者见仁,知者见知,百姓日用而不知」的差异。   (二) 宇宙观   宇宙观是呼应人生观而并论之,亦即吾人对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与依止的世界,所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是最切要的。”太虚大师认为,佛法与世法是非一非异的互联关系。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”中道了义的唯识学,由自性缘起与业感缘起相结合而生的阿赖耶缘起,更立足现代化中化现代,净化人生,...作事的成所作智。四智各以清净五偏行、五别境、善十一及自净识,二十二法为助伴。   大菩提以三种佛身为自性体。《六祖坛经》言:“清净法身,汝之性也;圆满报身,汝之智也;千百亿化身,汝之行也。若离本性,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